意大利在欧洲大陆,无论经济、科技还是社会发展水平,均居中游以下地位,18-20岁青年人中有近20%未受过任何形式的教育,成人中所谓功能性文盲数量可观。
目前,意大利实行8年义务教育,包括5年小学和3年初中。初中毕业生有3种去向:升高中;接受职业培训或直接就业。高中分为普通中学、技术中学和职业中学3类。最有声誉的是普通中学(包括古典中学和实科中学),学制5年,以普通基础教育为主,并以帮助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为己任。进入普通中学者占全部升学的初一毕业生的25%。技术中学学制也是5年,通常还作农科、工科、商科等进一步的划分,层次和类型相当于我国的中等专科学校,但其培养目标是高技能等级的工人而非技术员。技术中学毕业生既可就业,也可经考核进入技术学院或大学相应系科。职业中学地位较低。国立职中学制5年,地方所属职中原学制3年,现大多也延至5年,均以培养中级技工为主要任务。职业中学与技术中学的明显差别一是其理论科目内容被大大压缩,教学的重心是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二是有毕业生不能升入高校。
除3年制职中外,其他高中均作2、3分段。前一学段2年进行普通教育和专业入门教育;后一段3年在普通高中学习与大学系科划分对应的有关科目,在技术中学中则完全用于学生自选的专业化课程,职业中学进行的是深入的职业训练,以利于就业。就普通教育内容而言,普通中学是最完备的,技术中学次之(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各占一半),职业中学最为薄弱。
1990年,意大利高中吸收了75%的初中毕业生,但高中生的三分之一在前3年遭淘汰,最后获高中毕业文凭者不及当年全部初中毕业生总人数一半(约45%)。
造成辍学人数增加的原因首推经济困难,一些学生无力交纳较高的学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专业的失望。按规定,普通、技术和职业3类高中的毕业文凭均须载明所学专业,这种专业现已达到215种,可见划分之细。进入各类高中的学生一经选定专业便不能随意更改;进入学院或大学相应系科或专业之后,也不能中途改变,何况高中阶段学习了大量专业课,使专业改换也发生客观困难。此外,3类学校之间互不相涉,一般不允许学生从一类学校转到另一类学校。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意大利自七十年代初便酝酿高中改革,在此之后虽于1979年和1985年分别对初中和小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高中改革因阻力大大,一直到八十年代底也无实质性进展。1988年成立的、由当时的国民教育部领导人B·布洛克主持的一个委员会,经4年工作提出了一个高中改革方案,已获意大利政府的批准。由教育家、心理学、社会学和其他有关领域近500名专家组成的布洛克委员会提议的新型高中被称为“统一高级中学”,它根据以下原则建立:①取消原先3类中学的界限,建立统一的学校;②合并细窄专业,实行宽专业划分,即按现代社会主要知识门类划分17个专业方向,分别学习古典和现代语文、社会心理和教育、科学和技术、工艺、经济等专门知识;③克服传统高中人文--语文教育和技术教育之间的脱节,加强两者间的联系,确定两者的合理比例。
由于统一高中在向全体学生提供统一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不作严格的专业划分,而且无论哪种专业方向,均以多方面的、内容丰富的专业基础教育为主,所以,学生中途改变专业方向就变得较为容易了。
统一高中同原来一样,也作2、3分段。第一阶段为全体学生开设一组普通科目,其中有意大利语、外语、历史、宗教(或宗教史)、哲学、经济学和法律、物理、数学和信息技术、地质学、生物。这里经济、法律、哲学等科目是新开设的;外语教学得到加强,还为学习语言、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学生开设第二外语。根据劳动市场的需求,首次开设信息技术、遥控机械学等科目。第一阶段课程还有如下特点:第一,在教学计划中纳入了最低限度的专业科目,按不同的专业方向,分别开设地理、化学、工艺学、装饰艺术、企业经济等必修课;第二,除了不设拉丁语和希腊语外,必修科目的数量和构成,与原来的古典中学相同;第三,虽然不同专业都开设了相同的普通教育课,但具体到某一门课,都有在份量和水平上有差别的不同方案供学生选择;第四,由于增加了普通教育课,所以周学时也有较大的增加(由28学时增到34学时)。
第二阶段(3年)进行专业教育。教学计划是按不同专业分别安排的,对各专业课堂教学和实践课的比例,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统一高级中学的毕业生也均有就业和升学的权利。由于专业对口选择不象以前那样严格,转学和转专业较为容易,有利于学生兴趣和志向的形成和培养,有利于学生成才。
意大利高级中学教育的重大改革方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多数人持赞成态度,但也遭到中产阶级的有力抵制,估计在实施时将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