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影响,不仅对于出国留学造成了影响,还对留学回国造成了影响,很多被困在国外的国内学生就比较担心了,害怕归国无望,最近国内发布了最新入境消息,那么新西兰留学回国政策有哪些变化?今天出国留学小编就给大家介绍xxx,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欢迎点击出国留学网。
新西兰回国中国最新政策
新西兰回国最新政策
一、检测要求:
乘客凭登机前2日内“双核酸9”(RT-PCR)检测阴性报告申请健康码/健康状况声明书(以下统称“健康码”)。请于登机前2天、在两家不同检测机构进行2次核酸检测9,且第二次采样时间须在登机前一天的15点后。如在同一机构检测,两次检测采样时间须间隔24小时以上。
二、赴华行程:
乘客若从第三国自新西兰中转赴华,应在始发地和中转地分别检测并分别申请健康码。因奥克兰机场无核酸检测设施,自新西兰赴华乘客须持有效签证入境新西兰,按要求进行“双核酸”检测,并以新西兰作为始发地向驻新使领馆申请健康码。三、特殊人群:曾确诊新冠肺炎&或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既往感染者,以2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以上)阴性结果作为痊愈证明,通过预审后进行14天健康监测,监测期满无异常的,登机前检测要求与普通乘客一致。
对于密切接触者、有疑似症状人员、核酸检测结果为“不确定”(Equivocal)人员统一进行5天健康监测,监测期满无异常的,登机前检测要求与普通乘客一致。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际旅行交文感染&风险依然存在。请近期需赴华人员密切关注政策调整和航班变化,妥善安排行程。赴华人员务必严格落实行前和旅途中个人防护,做好行前自我健康监测,加强检测后、登机前及旅途中的自我防护,避免因感染造成滞留或入境后造成输入,避免造成中新间航班熔断。
新西兰政府宣布于9月12日11:59pm起取消佩戴口罩的规定,因此在新西兰本地和新西兰境内航班上,你可以自行选择是否继续佩戴口罩。国际旅客在进入新西兰时也无需提供新冠疫苗接种证明,但仍需填写NZTD以便追踪。X次 对于中国往返新西兰的国际航班,依据中国政府的相关防疫要求:
1、新西兰至上海的航班仍需全程佩戴口罩:
2、上海出发至新西兰的旅客,仍执行出发地机场的所有防疫要求(包括在机场佩戴口罩,进入机场出示72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等)。
新西兰回国隔离政策
目前从境外回国,国内各省市都有着自己的隔离政策,厦门入境隔离已经采用10+7的隔离措施!
如果你的目的地是厦门,隔离政策改为10+7:若10天内同一集中隔离点没有阳性检出,那就可以比旧的政策减少4天的隔离时间
如果你的目的地是外省市,隔离政策改为10+4+7:若10天内同一集中隔离点没有阳性检出,且目的地为厦门市外的,实施10天集中隔离+4天酒店健康监测+7天居家健康监测(目的地);在厦门的4天可以在酒店内活动,例如可以使用酒店的健身房、游泳池等设施,这样比旧的政策自由一点。
14+7:若10天内同一集中隔离点有阳性检出,则需完成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
除了厦门,大连、上海、苏州、宁波、青岛、广州、成都也已经采取10+7的隔离措施(于4月11日正式启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疫情的不断变化,以下措施均以各地政府最新官方通知为准, 请大家在回国前一定要咨询社区的最新的隔离安排政策噢!
具体内地各省最新隔离政策可参考以下攻略,内含最新广州、北京、上海具体入境隔离政策等(实时更新中)
不同返华人员核酸检测规定
(1)灭活疫苗完整接种者
于登机前2天、在两家不同检测机构进行2次核酸检测(如检测机构在不同城市的,以第一次检测报告所在城市为准向相关使领馆上传)。如所在地检测机构不具备条件,也可在登机前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但两次检测采样时间须间隔24小时以上,且第二次采样时间须在登机前一天的15点后。
于登机当天9点后进行1次有监督抗原检测。
采取“双核酸”检测人员,无需进行血清(IgM)抗体检测。检测机构指专业检测实验室,非家医等检测受理或取样机构。
(2)非灭活疫苗完整接种者
于登机前2天内进行核酸检测和针对N蛋白的血清(IgM)抗体检测,检测报告显示的采样日期(如报告无明确采样日期,则以报告显示最早日期为准)距赴华航班登机日期不可超过2天,其中核酸检测采样时间须在登机前一天的15点后。
请于登机当天9点后进行1次有监督抗原检测。
(3)有密切接触或疑似症状人员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过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为密切接触者。
过去14天内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疑似症状,或因体温较高、疑似症状等被航空公司拒绝登机的,视为疑似症状人员。
密切接触者须自密切接触次日起,疑似症状人员须自疑似症状出现次日起,自行开始进入14天隔离和健康监测,并填写《自我健康状况监测表》。监测期间第1、4、7天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可在隔离结束后,凭登机前规定时限内核酸检测、针对N蛋白的血清(IgM)抗体检测和有监督抗原检测各一次申请健康码。请将期间监测表格和相关检测报告全部上传申请平台备查。
国内各地入境政策
贵州
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健康监测,进行5次核酸检测。
湖北
14天集中隔离+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第一入境地为湖北省的,在武汉市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满返回目的地后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第一入境地为外地的,在第一入境地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满返回湖北省内目的地后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湖南
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健康管理。
入境人员(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须在第一入境城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至少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未满21天者,须在返湘后集中隔离至满21天。
河北
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健康检测。
河南
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医学观察。
郑州:继续7天居家医学观察+1次核酸+1次血清抗体检测。
对在其他第一入境点完成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返郑后落实“7+7+2”措施,即7天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7天健康监测,健康监测结束后进行2次核酸检测(每7天1次)。
黑龙江
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
不符合居家医学观察条件的,可继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吉林
从境外高风险国家返回人员:14天集中隔离(在入境口岸)+14天集中隔离(返吉后)。
从其他境外国家返回人员:14天集中隔离(在入境口岸)+7天集中隔离(返回吉林后)+7天居家单独隔离。
辽宁沈阳
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
沈阳对入境人员实施严格的“14+14”管控要求。对于非沈阳口岸入境且未完成“14+14”集中隔离的来(返)沈人员,请自觉执行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务必在第一时间主动向属地社区(村屯、单位)报告,积极配合落实隔离管控、健康排查、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
浙江
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7天日常健康监测
配套建立“4+1”核酸检测机制,在集中隔离期第1、4、7、10、14天,以及居家健康观察第2、7天,日常健康监测第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按规定做好解除隔离前和居家健康观察结束前的“双采双检”工作。
江苏
南京: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
苏州: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在第一入境点14天集中隔离期满,解除隔离后,继续14天居家观察。
徐州:14天集中隔离+14 天居家隔离。在第一入境点14天集中隔离期满,解除隔离后,继续14天居家观察。
江西
14天集中隔离+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
入境隔离14天,入江西隔离14天+居家监测7天;
入境隔离21天,入江西隔离7天+居家监测7天;
入境隔离28天,入江西居家监测7天。
青海
14天集中隔离+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
在口岸城市14天集中隔离,解除并返回青海省后,转运至西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驻西宁机场专班流调排查,并实施7天居家隔离。
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集中隔离,隔离期满后纳入社区管理,实施7天健康监测。
山东
14天集中隔离+2次核酸检测。
烟台地区: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观察。
山西
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
第一入境点隔离期满后的入晋返晋人员,落实“点对点”闭环管理,实施“7+7+5”管控措施,即7天集中隔离加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分别于第1、4、7、10、14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
陕西
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核酸检测及“点对点”闭环转运措施。
四川
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需要在集中隔离1、4、7、10、14天和居家隔离2、7天完成核酸检测。
从省外口岸入境解除集中隔离后来(返)川人员到达四川省时入境时间不满21天的,应居家或集中隔离直至满21天,期间进行2次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解除隔离时采用双采双检。
云南
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隔离医学观察。
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满14天,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继续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新疆
14天集中隔离。
若新疆不是第一入境点,入境满28天无需集中隔离,需7天居家健康检测。
中国香港&澳门&台湾
中国香港特区:隔离7天起;
中国澳门特区:14天集中隔离+7天集中或居家+7天社区健康监测。入境前21天內曾经去过国外将禁止入境。
中国台湾地区:入境隔离时间缩短为10天。
奥克兰出国/回国还没有买票的小伙伴们特价航班来啦!
性价比超高超稳的航班:
南方航空:
CZ308 奥克兰-广州 起飞:22:00 降落:05:35+1
每周四/六执飞
CZ305 广州-奥克兰 起飞 :23:45 降落:15:45+1
周三/六执飞
2022疫情当下新西兰留学回国政策有哪些最新状况
韩国留学新政策有哪些变化2022年最新介绍
美国回国最新政策都有哪些
2022新加坡留学生回国最新政策有什么
留学回国怎样就业?福利政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