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海牙唐人街,欧洲大陆第一座中国牌楼是其标志,两条飞龙盘绕着石柱,街道的石板上铭刻着“道可道,非常道”。
周蔚宗的手机连锁店gsm-shop旗舰店就在街口,这个位置隐喻着它的定位:华人是gsm-shop的重要客户,不过,它也希望吸引更多的荷兰人。
周36岁,国字脸,短发向上梳,嘴角和眼角总挂着笑意。虽然在温州出生,娶了位来自福建青田的太太,不过,他说的最流利的是荷兰语和英语(论坛),其次是温州话和广东话,普通话则磕磕绊绊,有时,需要其中国员工做翻译。
他是荷兰最有影响力的青年华商之一,gsm-shop鼎盛时以销量计算,在同行业中排第四位,而排在前三的都是本土大集团公司。他还创办了荷兰最大的中文报纸《中荷商报》,这也是唯一一份能从荷兰到中国的飞机上看到的中文报纸。他最新的大手笔,是在海牙核心地段买下了大片土地,要建一个亚洲商贸中心ABC。
“ATOM(周蔚宗的英文名)极为精明,有价值的商业机会,只要和他说一句,他马上就能领悟到。”西荷兰投资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评价,“下次你可能都忘了自己说过这句话,而他已经从中把钱赚到了。”
周继承了中国最具“财商”的温州人基因,他和父辈一样,吃苦耐劳,敢想敢做,精于筹划。与父辈不同的是,他在欧洲商业氛围最浓厚的荷兰成长,接受商学院系统教育,熟悉西方商业规则,具有更大野心,能更开放主动地参与社区活动。他所代表的一代,已不满足于开餐馆或卖皮鞋等生意,而是将真正进入欧洲主流社会的“新温州人”。
温州十人九商,可周蔚宗并非“富二代”。
他的祖父曾经漂泊比利时,父亲于1970年代末也来到欧洲,后定居到荷兰海牙。也许是对童年缺乏记忆,也许是父亲出国的过程有太多曲折,周对这段历史不愿多谈。
1983年,8岁的周蔚宗和母亲也来到海牙,周父之前在华人餐馆打工,一家人都过来后,他就自己开了一个小餐馆。
周蔚宗自幼年起接受荷兰教育,逐渐忘记了中国字如何读写。“我从小在厨房里帮忙,觉得做餐馆有点……怎么说呢,按照荷兰的一句谚语,这是‘投入很多,但是赚得很少’的生意。”周蔚宗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投入少赚得多”的生意呢?
他没有和父亲探讨这种想法,在父亲眼中,这种生意或许太不现实了。
1999年,他尚在海牙大学读商学院时,就买了部手机。那时荷兰手机产业刚起步,网络供应商提供的服务非常糟糕,周蔚宗深感不满,决定去投诉卖给他手机的公司。为了投诉,他查阅了该公司大量资料,越查越着迷,后来干脆把投诉这件事给忘了。他发现服务这么差的公司,赚钱却能如此简单。
在荷兰,手机买卖与网络供应商绑定,只要和供应商签订一个话费消费协议,手机通常免费提供。“它和我签订合约后就能赚到200荷兰盾。”周蔚宗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我不要赚那么多,只要赚100荷兰盾就够了。”
那时华人中还没有人做手机销售的生意,因为这个生意比较复杂,而华人更习惯于从餐饮、贸易等简单直接的交易中获利。销售手机需要与供应商合作,申请牌照,多数华人望而却步。对华人而言,许多人对手机怎么使用,选择哪种话费标准合算还不懂,更不用说从中赚钱了。
周蔚宗有两个特点,他习惯从别人做不好的生意中发现机会,看到别人做得好的生意,他会想钱都让哪个环节赚了。荷兰有Bel Company、The Phone house、T for Telecom等五大网络供应公司,周蔚宗邀请他们高层分别来到校园,向对方展示PPT,讲解自己的计划,希望能成为代理商。这在中国相当于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同时谈判,一个尚未毕业的学生,缘何有这种能量?
“荷兰人非常Business,他们只看重在交易中彼此能提供什么。”阿姆斯特丹投资局中国处主管潘文山解释。而周手中,恰恰有五大供应商需要的资源,那就是潜在的华人消费群。
周蔚宗分析这个群体有三大特点:他们的手机话费都比较高;他们普遍喜欢最新款手机;他们消费信誉非常好,很多本地人欠了一堆电话费不付,但华人不会。“有这三个理由,正在抢客户的供应商会和我合作。”周盘算,“他们到达不了这部分客户,而我可以,我有能力成为他们唯一的代理商。”
(留学 liuxue86.com)